NMN算是老熟人了,这几年风头正盛,自从哈佛大学遗传学系的David Sinclair教授在2013年于《CELL》发文表示“NAD+前体NMN能使22个月的小鼠身体状态恢复到6个月大”之后,NMN在全球的知名度几乎是爆炸式的增长,市场上也陆续出现了一些NMN类食品补充剂。
同时很多消费者也对NMN类产品产生了巨大兴趣,而对于它究竟是怎么作用的也有了更大的探索欲。毕竟人类在抗衰老的路途上从未停下脚步,一时间,NMN成为了抗衰老界的的火热研究对象。
为什么说NMN能延缓衰老?
讨论NMN是否能延缓衰老,还要回到它进入体内并转化后真正发挥抗衰老作用的NAD+说起,NMN的功能就是通过合成 NAD+来实现的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身体会发生退行性变化,身体机能也会逐渐衰退,适应性和抵抗力减退。而研究表明,NAD+的总含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速耗尽,当我们达到40至60岁时,NAD+的损失将近50%。
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直接补充NAD+呢?
因为NAD+无法直接进入细胞内部。
NAD+分子量大,口服的 NAD+还没进入血液就被胃肠道分解掉,而静脉注射虽然可以使 NAD+进入血液循环,但还是无法直接穿过细胞膜,无法进入细胞内部,也就无法对人体产生效果。
由此,科学家们才想到,绕开NAD+,而是去研究它的前体物质,来实现NAD+的转化和补充。
目前的研究表明,NAD+有4种前体(NA,NAM,NMN/NR,TPR),3种合成途径
其中,补救合成途径被科学家发现是最有效补充NAD+的手段,考虑到副作用和利用效率的问题,NMN成为了补充NAD+最直接、最迅速的首选方式。
NMN是如何转化为NAD+的呢?
通过转运体进入细胞;
通过细胞膜表面的CD73去磷酸化为NR进入细胞,然后再通过细胞质的NRK酶催化为NMN,进入线粒体。
NMN增加NAD+的可行性和安全性?
早在2000年的时候,中国就已经有学者在抗衰老领域奋战研究了,主攻生物化学、分子生物学、酶工程和生物合成的王骏教授,创办了基因港。
由于对NMN的研究不够成熟,当时生产的方法具有局限性,依靠固态酵母发酵工艺,成本太高(当时日本日本新兴和的nmn9000卖到2万一瓶);而化学合成法会产生人体内没有的杂质,对人体健康有一定风险。
王骏教授潜心研究多年,终于在2013年收到David Sinclair教授的启发,潜心研究4年,结合公司酶工艺技术,终于在2017年借助全产业链的酶法工艺成功让NMN的成本实现下降。
基因港香港科学园实验室
并且基因港利用全酶法生产的NMN原料通过了日本食品分析协会JFRL的安全检测,旗下的NMN补充剂产品艾沐茵也通过了美国FDA-GRAS认证。
2021年2月20日,全球首个以304人的大规模进行的NMN类物质治疗新冠患者的人体临床实验结果表明:NMN被初步证实人体临床的安全性。
到此,NMN类补充剂对于人体的安全性保障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证实。